來說說,服裝設計跟造型師其實不一樣。
很多人都以為這兩者是一樣的角色,設計師領域已經知道有許多不同的類別,造型師也是另一個時尚角色, 在歐美造型師跟服裝設計師是有明顯的區分,但在台灣卻是模糊地帶,讓很多人搞不清楚兩者的差別,事實上,在歐美這兩種完全不是一樣的部門與培訓。
在歐美的造型師稱為『stylist』(造型師)與 『designer』(設計師)是兩個不一樣的角色,造型師的職責在於設法為某個人設計風格、對外展現、拍攝建立起形象,以整體搭配為主包含服裝、髮妝、配件去“創造形象”來展現一個“形象建立“,換 言 之,這 個 人就如同模特兒,而他所帶給人的一切觀感全是由造型師所塑造決定。
雖然造型蠻多還是由設計師操刀,主要是亞洲並沒有特別區分內容物,台灣現在有許多技職學校都叫做造形設計要推廣影視或造型師,只能說,課程內容與培訓與歐美真的天壤之別,真的出來的很多學生最後都不知道在學什麼要走什麼方向。
其實當一位造型師並不非得要懂得設計或製作服裝,也不一定要有設計背景(但我建議要,除非你天生很有品味與搭配技巧又很有機運),很多知名造型師都並非經過正統的服裝或造型的相關時尚訓練,但卻都具備高品位的審美觀和創意。
像是 美國知名的造型師 Rachel Zoe 是許多好萊塢明星的御用造型師,她在當年讀大學時的專業領域是心理學與社會學,在現今卻是舉足輕重的知名造型師,她出版的“Style A To Zoe”甚至也有自己的實境節目“The Rachel Zoe Project”,展現了真正造型師真實工作記錄。
還有義大利知名部落客出來的Chiara Ferragni,年輕就自己創立網站用H&M那些快時尚來做搭配,因自身擁有敏銳得品味有搭配,最後創立自己的品牌、並受邀成各個高級精品的座上嘉賓,非常少有卻也是一個模範。
以上說的就像這世界上只有一個郭台銘、王永慶,一樣的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大多數除了能力也要有機運才行,我提的不是要大家參考他們的做法,而是他們的『熱情與思維』。
回歸正傳
不同模式的造型師:
私人造型師 時尚產業裡,造型師也有不同領域,所謂的『私人造型師』主要是為明星與名人打造獨一無二的造型,無論是否符合客戶內在本性,一個讓大眾皆 可接受並提升本身價值的時尚形象才是主軸。成為個體戶造型師前都需要跟隨已有名氣或案子的造型師從助理實習開始,累積經驗與人脈之後才可 自立門戶,既要有時尚的敏銳度和品味,也要跟客戶的溝通上游刃有餘。
編輯造型 另一種是專為時尚雜誌拍攝或廣告的『編輯造型』(也可稱為時尚總監), 除了著名的 Anna Wintour ,與她合作多年的 Grace Coddington 為 Vogue 工作當編輯造型多年,她定義自己為編輯造型:是只為自己效命的雜誌全力以赴,無法為他人效力,像是知名時尚雜誌 VOGUE、COSMOPOLITAN、 HARPER’S BAZAAR、ELLE、MARIE CLAIRE 都是各有特色和風格, 一本時尚雜誌代表一個品牌,所呈現的視覺影像就也需要符合本身品牌的 風格,主導每一月份時尚概念的就是時尚編輯,要安排想要呈現的故事印 象,同時也要與攝影師、設計師、髮妝師一同合作打造。
一部現已成為時尚必看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裡面有個“藍色毛衣” 經典橋段,飾演其實不懂時尚的助理安海瑟威在總編輯與眾人開會討論一 件洋裝到底要搭配哪條皮帶時不小心笑了出來,總編輯問她為何而笑,她回答因為兩條皮帶根本沒有差別。
總編輯不怒反笑的藉由安海瑟薇身上穿的藍色毛衣來了一段時裝史的講解,看似漫不經易的傳達知識,讓安海瑟威清楚了解到每一個細膩看似不重要的決定都其實是好幾年的工作經驗與知識的累積才可以知道的答案,看似差異不大的兩條皮帶也會有寬度、材質、裝飾而有所不同,搭配上也會影像整體效果,而造型師就必須要比 平常人更能洞悉並找出細節,真正的好品味都是藏在細節裡。
如果想要成為造型師會有幾個必備要素: 1. 建立個人形象(自身形象也代表著本身是個品牌) 2. 懂得運用不同時尚元素,而非只是將當下所有時尚元素放在身上 3. 混搭『平價』與『精品』 4. 創作時尚而不是跟隨時尚 5. 依照每個人的不同樣貌去賦予所需的形象 6. 勇於嘗試與變化 7. 高敏銳度的眼光與品味
任何在時尚產業的人,除了走在時尚的尖端之外,所要展現得更是個人 的風格與自我價值,這裡面的核心包含了:自我信念、人生哲學、我是誰、人格內涵等等,時尚不是一個膚淺的奢華,它可以真正的去展現每 一個人的獨特魅力並更熱愛自己的一個表現方式,無論你是設計師或造 型師,你要幫助你的客戶具有辨識度,並讓他們“看起來“就像自己, 如果只是讓每個人穿上最新的衣服,跟隨當季的流行,那這個只是在展 現時尚界的全力並非品味。
Comments